日前,内江市委党校课题组撰写的咨政报告《持续推进“双减”政策落地的问题与建议》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。“双减”政策是党中央、国务院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,涉及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是一项任务艰巨、情况复杂的系统性工作。“双减”政策出台近一年来,内江市采取积极措施,推进“减负提质”,取得了明显成效,但在持续落实中仍存有一些问题。为确保“双减”政策这一长期任务落实到位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,内江市委党校积极献智献策,充分发挥咨政作用。
课题组以家长、学校、培训机构三个主体维度作为切入点,展开深入走访调研,系统了解当前内江市“双减”政策推进情况,全面掌握在“双减”政策落地过程中所涉及的痛点和难点。一是应试教育思维有影响。部分教师、家长受应试教育惯性影响,对新政策不理解,甚至产生抵触情绪;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有短板。教师配备不足且综合技能仍需提升;三是监管培训机构有困难。仍然有校外培训机构以“文化传播、托管服务、研学”等名义变相开展学科培训,跟踪监管难度大;四是学校执行政策有偏差。存在有学校政策执行“一刀切”、教学安排“机械化”、课后服务不理想的现象。
全面实施“双减”政策,从本质上来看,就是需要在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“减法”的同时,也要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的“加法”。因此,该报告建议:一是要强化政策宣传解释。围绕宣传主体、宣传方法、宣传渠道、宣传内容四个方面重点发力,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,分类分众地推动政策宣传入脑入心;二是要深化教师队伍“系统性”统筹。进一步改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,同时要强化教师培训,提升教学科研能力,以实现分层教学,因材施教,助力学生全面发展;三是要规范管理培训机构。教育、行政审批、市场监管、民政、公安等相关部门应切实形成全链条监管合力,坚决整治虚假宣传、乱办班、乱补课等培训“变异”行为,同时,应严格落实“谁审批谁监管”原则,强化部门治理主体责任;四是要优化学校教学模式。要防止政策落实“层层加码”、变形走样,保障学生在校“吃好”“吃饱”。同时提高作业设计能力。鼓励实施探究性、实践性、分层化、多元性作业模式。并大力推行“1+X”课程模式,注重引导学生兴趣,形成特色课后服务体系,提升学生综合素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