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远县委党校认真落实科研“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,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,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”要求,坚持以机制引领筑牢制度基础,以精准发力强化成果导向,以特色发展探索内涵路径,全面推动科研工作提质增效,为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科研支撑和智力保障。
机制引领,在科研制度建设上出实招。一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。制定并实施《教学科研咨政工作考核办法》,将课题调研、理论研究、决策咨询纳入考核内容,明确校领导、科研科及专兼职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基本任务与量化指标,将科研实绩作为评优评先、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,有效激发全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。二是优化课题培育机制。建立分层分类课题管理体系,重点提升调研课题质量。今年以来,成功申报省级部门立项课题9个,市级部门立项课题16个。召开课题推进会2次,科研能力提升培训2次,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推进。三是强化科研育人机制。通过公开考录、考聘等方式,引进研究生学历人才,充实科研力量。目前全校29名教职工中,研究生学历10人,35岁以下年轻干部15人,专职教师14人,形成以青年骨干为主体、高学历人才为支撑的科研梯队。
精准发力,在科研成果转化上求实效。一是推动研以致用转化。用科研成果反哺教学,将《威远无花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》《威远县羊肉汤品牌打造的调查与思考》等课题调研成果转化为案例教学专题,获得学员良好反响,实现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有效衔接。二是提升决策咨询效能。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社会热点难点,精准开展决策咨询研究。目前,已成功申报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项目1个、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项目5个,有效发挥党校智库作用。三是促进理论宣传阐释。积极鼓励教研人员在各级刊物发表理论文章,扩大党校理论宣传阐释影响力。今年以来,《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》《对威远羊肉汤品牌打造的思考》等3篇文章在《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调研课题文集》《四川畜牧兽医》《内江日报》等省市级公开刊物发表,8篇文章在《长征学刊(增刊)》等内部刊物发表。
特色发展,在科研内涵提升上探新路。一是深挖本土特色资源。成立“存史育人”地方课开发攻坚队,围绕本地红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内容,深度开发打造《天下穹窿 魅力威远》等6堂地方课并汇编成集。聚焦罗世文烈士事迹,开发系列课程,其中情景党课《许党为民万事轻》荣获全市“我是党课主讲人”基层党课擂台赛第一名并在全国平台展播,实现了科研资源向特色教学品牌的转化。二是搭建多元研究平台。积极参与高层次学术交流,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年会等省、市理论研讨征文活动,今年以来,累计撰写理论文章22篇。三是坚持从严治学导向。将严肃作风纪律与科研诚信建设相结合,通过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议事规则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、开展廉洁谈话提醒等方式,引导教研人员潜心治学、恪守学术规范,为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。